Q1:樟樹有哪些種類?如何辦別?是否適合使用來種植牛樟芝?
A1:
樟樹,古稱為[豫章],本草綱目記載,「其木理多文章,故謂之樟」,在2,000多年前就有栽培的紀錄,因其樹木高挺芳香而在許多寺廟、庭院、村舍附近為人廣為種植,樟樹為常綠闊葉大喬木,全株具有樟腦般的氣味,屬於圓形的樹型,樹幹可高達25~50m,樟科,在台灣分布極廣,200多年前台灣山區滿山翠綠的台灣樟樹林,曾被英國探險家讚嘆為「綠色海洋」,日據時代台灣全島分布面積有110多萬甲,計有180萬餘株
在過去台灣北部海拔1200公尺以下、南部1,800公尺以下都可以看到樟樹,樹林中往往與其他樹種混雜,早期粗分為兩大類一為香樟(本樟、油樟、陰陽樟、栳樟),可以熬腦,一為臭樟(牛樟,大葉樟),主要作船材器具及部份家具木料,若從分類學的角度,可以主要分為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冇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其中樟樹包含其變種共分為本樟、芳樟、陰陽樟、栳樟,而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與冇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則是同屬樟科不同種
辨別方式:
牛樟
外觀上:
樹幹通直,高可達30公尺,直徑30~60公分或以上,木材本身質地細緻,外觀較一般樟樹來的高聳巨大,有一說牛樟之所以命名為[牛]就是因為[樹大如牛],樹冠略呈三角形帽狀,而其他種樟樹則較多呈圓扇形。
葉片:
形狀一般呈長橢圓形,革質、表面光滑有光澤,正反面顏色相近背面顏色較淡,葉邊呈波浪狀起伏,葉子比一般樟樹大、圓、厚大約有一個兒童合掌的大小,一般樟樹則不到雞蛋大小。
樹皮:呈茶褐色,常有縱裂相當粗糙較一般樟樹柔軟但比較厚。
種子:由側面看呈現僧帽狀,有較大的果托。
香味:
牛樟木材精油以松油醇(4-Terpineol),芳樟醇(l-Linalool)為主,具有樟腦之氣味,其香味較濃可以用來分辨,但在不同區域所產樹木及樹木不同部位的香味會有差異,部份牛樟味道會近似牛糞味,也因此有人說[牛]樟之得名是因為這味道。
木材:較紅,紋路深而明顯而一般樟樹較白,紋理較不明顯。
冇樟
冇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又稱為沉水樟、大葉樟、水樟、黃樟樹(大陸),常與牛樟混生,樹形高大呈長橢圓形,又分為孝義冇樟與蓮華池冇樟兩者果實種子大小相差甚大,冇樟木材精油以黃樟油(safrole),十五燒醛(pantadecyl aldehyde)為主,聞起來略似於沙士中黃樟素的味道,冇樟與其他樟樹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冇樟材質較其他的樟樹軟,冇樟木材較易腐爛,其葉片與牛樟相似但無特殊味道,葉子腺窩、顏色都與牛樟有差異,葉背無白粉狀,果實則呈現橢圓狀,以冇樟來培植牛樟芝目前成功率不低但後續出菇不盡理想且成份上並不理想
本樟
又稱香樟又稱香樟、鳥樟、樟仔、真樟(Cinnamomum camphora):台灣多產於西部山區中低海拔區域,常與楠木混生,樹高可達40公尺,灰褐深沉的樹皮有細緻的深溝縱裂紋,樹葉葉脈於基部有3出脈,脈葉質地較厚呈卵形或橢圓形,葉緣略呈波浪背面微有白粉狀,樹幹清香花被與果實也較小,為以前製腦最主要之樹種,也因此如將其做為牛樟芝的培植樹木,因樟腦油成份關係會有安全上的疑慮,目前仍需更多的驗證與嘗視,在牛樟芝培植上暫不建議芳樟、陰陽樟、栳樟也有同樣的問題尚待克服
芳樟
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Nees & Eberm var. linaloolifera):原名臭樟,為台灣特有,葉片表面呈深綠色,葉背面粉白,角質層相當發達,外觀與本樟極為相似,但這種樟樹味道特別重(主要含芳樟醇)因此有時反而另人聞之很不舒暢所以被稱為臭樟,分佈在台灣西南部較多,在其他區域則與本樟混生,生長比本樟快,在牛樟芝培植上與本樟有同樣問題
陰陽樟
陰陽樟(Cinnamomum camphora (Linn.) Presl var. camphora):是樟樹之變種,特色在於所產出之樟腦有紅、白兩色(一般樟腦為白色),其分布不定多與其他樟樹混生而嫩芽又分為紅、青兩種,樟腦與油脂比率不一定。(外觀與本樟相似,含芳樟油,有紅白兩色樟腦為主)。
栳樟
栳樟(山鳥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 var. nominale Hayata ex Matsum. a Hayata:台灣名為烏樟,樟樹之變種,外觀與本樟相似,但是比本樟矮小,分布區域主要是在台灣恆春半島及東南部花蓮海岸地帶,葉幹皆含有樟腦及樟腦油,含量因季節而有所不同.
油樟
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土名油樹,分布在台灣西南部,佔樟樹造林5%左右,型態與本樟無異,但生長較快,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脈葉質地較厚,葉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較小,以油樟來培植牛樟芝目前成功率仍然偏低,後續出菇也不理想
進口樟木
進口樟木:種類煩多常見的以大陸進口樟木,寮國樟、馬來樟為大宗,在牛樟芝培養上並不理想,但勝在於價格低簾,只是不易出菇,菇體成份與原始牛樟芝也差異大
因為台灣樟木往往有混生的狀況,要分辨台灣樟木並不容易,也不容易定出標準辨示方式,也因此市面上往往有人想培植牛樟芝而去購買木材,確上當受騙以下為簡易的辨別方式
1.樹葉葉脈羽狀,葉片不明顯3出脈,果實呈球形或僧帽形………….牛樟
2.樹葉葉脈羽狀,葉片不明顯3出脈,果實呈橢圓形……………….冇樟
3.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厚,葉子邊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比較小,含芳樟油,樟腦為有紅白兩色………..陰陽樟
4.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厚,葉子邊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比較小,含芳樟油,樟腦為白色……………..芳樟
5.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厚,葉子邊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比較小,不含芳樟油,蒸餾後樟油約1.6% ……..本樟
6.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厚,葉子邊緣波浪較不明顯,花被與果實也比較小,不含芳樟油,蒸餾後樟油約2.3% ……..油樟
7.樹葉葉脈於基部明顯3出脈,葉片質地較薄,葉子邊緣波浪較明顯,花被與果實也較小,葉子柄帶赤色……………………….栳樟
Q2:牛樟的特性?
A2:
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又稱為樟牛、黑樟,常綠闊葉大喬木;分布於台灣中、低海拔(約450~1700公尺)的闊葉林帶,對環境要求嚴格需濕潤適中、排水良好、含石率較低、腐植質較多的土壤,比較喜歡長在坡度平緩,地勢較廣的山凹地形牛樟早期分布範圍相當的廣氾,幾乎全臺灣的山區都有其蹤跡。
臺灣原生特有種,常與樟樹混生,牛樟易結樹瘤,部份樹瘤因其切面會產生優美的花紋,被稱花樟;牛樟樹幹材質加工容易且不易腐朽或蟲蛀可以當成是家具、屏風、藝品雕刻的優良材料,也常被用來雕刻佛具神像,因此生長在牛樟上的牛樟芝也有別名稱為神明菇。